考研预报名结束后,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预报名结束后应该怎么做的内容。
一.随时关注院校信息
预报名系统虽然已经关闭了,但是很多院校的招生简章还没有出来,坚定了院校目标、不准备换的同学应该已经报完名了。
即使报名成功,也要继续关注院校信息、招生简章等,这样如果有变化也能适时调整应对策略,特别是关注一下预报名失败名单。
二.开始预定酒店
如果已经确定考点,报名成功之后,就要考虑尽快把住宿定下来了。因为这关系到去考场的便利度,早点规划,选择往往更多。
离考场的距离、周边环境、餐饮配套等都是订酒店要考虑的因素,最好是离考场不远、相对安静、餐饮便利、安全性好。
这样大家可以在考试那两天全身心投入到考试中,保持稳定的状态。
三.调整作息,适应考试节奏
预报名代表着考研时间进入10月了,需要开始调整适合考试节奏的作息了。如果你会在考试的时间点里感觉很困很累,那就要赶紧开始调整了。
除了保证休息,也要坚持抽时间锻炼,别让自己病倒。加上北方气温会逐渐转凉,很多地区都是忽冷忽热的天气。大家一定要休息好、增强抵抗力。及时增减衣物,不然万一生病,不仅耽误备考进度,还会影响备考的心态。
四.关注自己,别被焦虑带节奏
离考试时间越近,大家越容易将心浮气躁,也是最容易放弃的一个时期。大家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节奏。
如果你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干扰,那就躲远一点。时间已经不多,别把精力耗费在焦虑上。高效、全力以赴加上正确的方法,才是提升成功率的保证。

各科复习建议
政治
选择题反复刷,多做总结
经典真题、高质量仿真练习题,包括下个月会陆续出的模拟卷,都可以做起来。通过做题,找到自己的“易错点”,并进行标注。错题、常见正确错误选项也要自己做好整理,形成自己专属笔记,印象更深刻,也方便后期查缺补漏。
掌握正确方法,培养做题素养
从现在到上考场已不足百天,现在再去注重基础知识理解,已经性价比不高了。很多做了题的同学会发现,不是基础知识熟悉就能做对题。准确了解命题人挖坑习惯才是做对题的关键。
英语
单词坚持背,以真题单词为重
很多同学都开始进入了刷真题时期,忽略了单词的重要性。其实二者并不冲突!现阶段就可以重点关注真题中出现的对于你自己来说是生词的单词。虽然很多题目靠逻辑分析、做题方法可以做对,但是考场上遇到生词,考的是心态。心慌,容易脑子一片空白。
反复琢磨真题,模拟题暂放
对于英语来说,真题才是应该反反复复琢磨透彻的最重要的资料。因为考研英语并不像政治那样,有的考点考过了就不会再考。认真研究每一篇阅读的行文逻辑、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以及每一个选项命题人设置的考察套路。知己知彼,才能在考场上面对全新的文章临阵不慌。
作文早开始,别都堆到12月
很多同学并不重视作文练习,总想着考前买模板,背范文。想提醒大家,作文分值30,占了总分近三分之一。不要等到12月份背范文、迷信押题。
数学
反复刷真题,总结错题
到了这个阶段,考研数学要做的就是刷真题,而且要更加偏向考研点,别追求题海战术,而要力争把每一题做完、做透。
抓大放小,抓重点
重者恒重原则是适用的。要抓住核心重点内容,多关注大概率考点,拿到大部分分数。毕竟你追求的也不是满分不是吗?
重视基础,别眼高手低
应试考试的备考,一定要追求性价比。哪些分好拿,那就一定要拿下。不要过度执着于做偏题难题,老老实实把中档题、简单题掌握好,保证这些题的分数能拿到,其实就足够你上岸了。
专业课
梳理知识间逻辑
最近依然有很多同学在问,专业课怎么背才能效率高,为什么背了容易忘,没有成就感——方法不对。
我们背专业课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前后知识点直接的逻辑关系,建立知识体系,也就是我常说的要学会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。当你理解了整本书的逻辑,那么背起来就不会散,答综合性题目也能串起来。
分清层次,不必求全
很多同学背书,常常追求一字不差地背下来。怎么可能呢?如果你对自己要求是跟书上一模一样,没有多少人能做到,做不到的时候你又容易焦虑。
其实你只要把关键词用学术语言,按照自己用词习惯串起来记忆,就可以了。考研是选拔性考试,你的记忆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,最终考察的还是你对知识的理解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