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父母来说,为了孩子的学习、成绩,别说是花钱补课,就算是搬家换学校都不在话下。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,孩子成绩成为父母最关心、最上心的问题,而家长们每天埋头工作、下班配合老师教学,都是为了能够让孩子的学习更上一层楼。
小明今年刚上初一,但是数学问题就已经成了老大难,对比其他还能考个中上成绩的科目,数学这一门课,总是在及格线左右徘徊。为了提升成绩,小明爸妈想尽了办法,一个是自己辅导,另外就是让孩子上补习班,结果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,而且孩子抵触情绪越来越明显,让小明的父母越来越着急。
在上了初中以后,小明凑巧被分到一个数学组组长带课的班级,对父母来说,最了解学生学习问题的自然是任课老师,尤其老师学习经验丰富,如果除了上课外,再给孩子补习一段时间,那么一定可以有最喜欢足够的提升空间。
刚开始,是在孩子刚开学的时候,小明爸妈跟老师提出了请求,但是数学老师直言拒绝了,后来又拜托了2次,结果没想到,这3次都得到了否定的答案。小明父母认为可能是老师有顾虑或者是给的条件不丰厚,但是在跟老师细谈后,才懂得老师所说的“没有必要”是什么意思。
作为一名数学老师,又是年级的组长,常老师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,在常老师看来,绝大部分都不是智商天赋问题,而是学习习惯的问题。对家长来说,希望孩子的补习能够立竿见影,最好下一次就能提升几十分,但是常森认为,如果为了长久考虑,那么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,更多的是改变习惯。
在教了一段时间小明后,常老师发现,这个学生在平时学习的时候理解能力不算差,但是却没有太强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自律性。如果有老师互动或者是老师监督,就能集中注意力多学一会儿,而一旦离开老师的视线,就会被“打回原样”。
常老师跟小明的父母解释到,对于这样的学生而言,当下最要紧的不是逼他们去多做几套卷子,因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那么最终总是会重蹈常态。要想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,第一点,是解决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,比如从一开始30分钟为界限要求孩子达到,慢慢的培养他们的注意力。
第二点可以尝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内驱力,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满足感或者成就感。比如说,孩子每完成一张卷子,那么就算作一次成果“打卡”;比其他孩子早一步完成作业,就算是又突破了自己一次。
无论是利用竞争或者是自我比较的方式,来激发孩子“不服输”的精神,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,都是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提高成绩。常老师认为,额外补习并不是孩子成绩“唯一稻草”,学会从日常的学习习惯、学习心态开始改变,才是真正的提高、进步。